証悟與法住
王群眾
九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,新般若華齡問佛法的「証悟與法住」。告曰,「無為法」的修學,概有四個層次:
一、解悟。即接受佛所說的宇宙人生真相。
這如文堅同學,曾夢聞「萬事如來」一語。經多人入三昧,印証「如是他聞」的正確性後,証實此即佛所說的「一真法界」,或「法界一相,全是如來相」。便對他的出家師父說:
你是我,我是你。
但師父一聽,卻立刻糾正他道:
你是你,我是我。我不是你!
這就是未「解悟」,自他不二的「同體大悲」中之「同體」真理了。
二、了悟。若有學子於文堅「萬事如來」言下,即說:
對對對!萬物同體,都是如來嘛!
這樣就是「了悟」一真法界的真理了。
三、証悟。這得由妳親見妳喜歡的「空」,即進入無念的空,之後再於無念中起念,恭請觀世音菩薩現身,以求証《念佛三昧》的「現前見佛」真理。或曰:
不二隨順,於不二境,現諸淨土。 ~圓覺經~
王老師,從空中現出了一位小姐耶!
那妳對小姐念「妳是我,我是妳」十遍。
王老師,她變莊嚴了!
繼續對她念「妳是我,我是妳」一分鐘。
王老師,她變成觀世音菩薩的樣子了!
這就是為什麼妳在停屍間,帶亡者念「你是我,我是你」,能引亡者往生彌陀淨土成功的奧祕了!
好,現在妳問觀世音:
您是華齡嗎?
王老師,答案是肯定的!
於是,妳就發現(証悟),凡是從空(性)中現出來的佛菩薩,以及一切相和見,無一不是妳的圓滿報身的真理了!
這一真理,《心經》裡是用:
是故空中無妙色,無妙受想行識,無妙眼耳鼻舌身意,無妙色聲香味觸法,無妙眼界,乃至無妙意識界。無妙無明,亦無妙無明盡,乃至無妙老死,亦無妙老死盡,無妙苦集滅道,無妙智,亦無妙得。
以無妙所得故,菩提薩埵等覺菩薩。
來表述的。
只可惜一千多年來,正解其妙者,少之又少。
妳今天從見小姐的變身中,得証其妙,值得恭喜!
另,妳之入空三昧,或曰見空,這是修無為法的入門;而妳空生妙有之証量,才是「一佛乘」真實之法的証悟,亦名開悟後,之悟後正式稱性起修學佛,開始般若到彼岸之學程。
學佛不能生生世世原地踏步,不求提昇或曰長進。尤其是佛派下凡的諸菩薩及阿羅漢,一旦遇緣,破除「隔胎之迷」,恢復了佛智佛能後,理應當從原來的八地或以上學位,向四十九,乃至五十二佛位進取。
《心經、金剛經》,為八地學子的教材。遺憾的是,在東土,前此尚無學者照之實修。究其原因,對妳來說,仍須查証。這是由於,唯有親自發現,方算成功之故!我雖告訴妳,不算親証、學而有成,可是我可以指導妳,用《金剛經》上的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大法,來探討古德,為何不修《金剛經》法門的原因。
好,妳現在再度安住妳喜歡的空,見空之後告訴我一聲。
王老師,好了!
於此空寂的三昧中,生起妳的心念,恭請東土祖師禪六祖慧能大師。
王老師,空中出現一位出家人,坐在亭子裡。
妳問:
請問,您就是六祖慧能大師嗎?
是。
再問:
大師,當年您住世中國大陸時,會《金剛經》中的「而生其心」大法嗎?
不會。
華齡,妳對大師說:
我晚輩華齡,請您從空中現身,有所請益,用的正是「而生其心」大法。請大師笑納!
此法又名「天人、佛人不永隔」,可以不必「以戒為師」,仍然於如來滅後,「以佛為師」,常隨佛學了。 ~華嚴經~
華齡,妳終於查出,六祖慧能以降,東土的祖師禪學子,不會《金剛經》中的妙行門了!
不過,〈証道歌〉的作者,指六祖的學生荷澤神會禪師,非永嘉玄覺,倒是發現過箇中之秘。他曾寫道:
喚取機關木人問。
遺憾的是,神會禪師並沒特別點出,此乃《金剛經》「而生其心」大法之妙用;且指導他的弟子,如何「而生其心」,以常隨佛學,轉當時的像法為正法。
神會禪師的文筆不錯,不像其文盲師六祖慧能。所以說,自己會然未巧妙地傳,所謂「集體創作留東園」,還是白搭。如來正法,不末很難!
順道一提,「喚取機關木人問」一詞,若改成「無上禪法死人問」,或許就有學子好奇,去問個一清二楚,然後可像妳度亡者,見彼往生成功那樣了!
四、法住。即於如來正法永不鬆動。妳愛住舒服的空,若有人說,那是騙人的,妳不會依吧?!
如果心中不依,也就是「法住」了!
有同學對如來無上禪法,尚未「法住」的嗎?
那實在太可惜了!
成佛之法不法住,難道要去法住阿羅漢的偏空涅槃?
註:
為何捨棄「活佛」不去請教,反而要去請教「死人」,如來的無上禪法呢?太阿達了吧?!
這是因為如來禪失傳已久,連活佛也沒機會學的緣故。
谷大哥於命終前來取如來禪,即是一例。
死人,這一生的業報已盡。故學子是向死人的佛性請教,非向其無明問道。
且看看佛性怎麼說?參考、參考嘛!又不會怎樣。
說得也是!
至少,死人不會和你槓上!
萬物皆有能見聞覺知之佛性! ~楞嚴經~
死人、木人、銅人、鐵人、玉人、石人、泥人、陶人、麵人,無一不是物。
若閣下說,活人是物,對方會依嗎?
打字的中華妹,麻煩請佛總結修修慧,集體創作,功德與共。若得開示,即為親証。
是,老師。佛總結如下:
循序漸進。勤處著力。
按部就班。盡心修持。
知行合一。勉住一真。
始終成佛。究竟如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