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入三昧
王群眾
006
無法修得究竟彼岸。
九十五年十一月六日,見宜芬研究〈白話心經一〉時,聞觀世音菩薩作如上的開示。這一開示,証明了筆者鑽研佛示的「生命美學」二十年,所得結論之正確性。
這結論是,無論在人間學佛,或臨命終時往生佛淨土學佛,若「不入三昧」來學,就無法修得究竟彼岸(涅槃)。
研究至此,依分請佛開示,佛曰:入三昧親證,即知此岸即彼岸。但若見聞者言語道斷,以為終究是見山、見水,不必非山、非水的過程,那是證不到山水的當體,是空性的真理。其實與你的我的當體空性一樣,是一不是二。
而其差別就在能否入三昧?般若起用了沒!
換言之,離此一招,不見彼岸。
或有學子見此不以為然,而說,吾師名聞天下,從未見有「入三昧」三字。可是追隨求法者,以百萬計,那還錯得了嗎?
抱歉,縱使追隨者以億計,捨此一招,全力修學終生,仍是「勤處不著力」。所謂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」。
無益喔,請聽清楚了!
當知,「入三昧」,或曰「一心不亂」,乃「識本心」的唯一途徑,真所謂「歸元無二路」。
顯然,「名師」非「明師」。「明師」者,必知「不入三昧,無法修得究竟彼岸」之如來真實義。
研究至此,依分請佛開示,佛曰:既是歸元無二路,那就只有一條般若大道可行。若名師能開啟你的般若佛智,並指導你於悟後起修,即為明師!
不必口水。話不投機半句多,酒逢知己,方千杯少!
諸位同學,如來禪的初機新生,只學兩種三昧。一名「念佛三昧」,一名「大空三昧」。前者出自《楞嚴經》〈大勢至念佛圓通章〉,後者則可見於《心經》等「般若經」。
待如來禪學子,証得十一地,榮登法王子位。之後,才隨諸佛如來,為他所開課程,而漸漸地涉入其他的三昧領域。這如「如幻」、「寫作」、「海印」,如是乃至「法喜至愛」三昧等。
研究至此,依分對老師所舉例的三昧,均未感陌生,但請佛再開示,佛曰:還有說法三昧、辯法三昧、反性三昧、請法(轉法輪)三昧、博多三昧,繁不勝舉,皆自一心不亂而入,非動非靜、非顯非隱、非真非假,乃自性般若妙用,以教化當機者之功能。
及至等覺課業修畢,漸入妙覺正果領域,在這學佛的最後課業,所思所解,無一不妙,而漸入金字塔的頂部。
遺憾的是,這時「酒逢知己千杯少」的道友,已經不多了。也就是說,能百分百信受觀世音教授所昭示的「不入三昧,無法修得究竟彼岸」,又願深入箇中之妙的,鳳毛麟角了。
打字的中華妹,麻煩請佛總結修修慧,集體創作,功德與共。若得開示,即為親証。
是,老師。佛說:
不入三昧。般若起修。
全為意識。人智妄想。
以妄求真。何可得真?
學法無益。磋跎歲月。
善好弟子。聽佛一言。
從此入門。突飛猛進。
千誦萬拜。累劫深研。
不如一証。豁然開朗。
真真假假。假假真真。
真是簡單。假繞遠路。
研究至最後,依分請佛開示,佛曰:
佛要給登上塔頂者最大的考驗。
也會給通過嚴考者最棒的禮物。
妙音拜讀本文,滿心歡喜,亦得佛師開示如下:
有關不入三昧,無法求證所學,能否達於究竟彼岸?這道理淺顯,為如有一〝信機制〞,以自我驗證罷了。
若行至歸元大道上,般若妙一切用,法住每一個當下,也無一不是三昧中。直如一行三昧般,而自利利他,自度度他,自覺覺他,自他二利,自他不二,而覺行圓滿,終登堂入佛果寶所。
如來禪學子們,課程進行至此,愈發殊妙,何如急起直追,迎頭趕上,法喜至樂,總是親受為勝。
- Nov 01 Tue 2011 10:07
( 006 ) 951106 不入三昧---〈白話心經一〉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