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摩訶般若自性如來
王群眾

九十四年八月六日,宜芬來電話論道,說在三昧中得此法語。另外,化身佛秀珍也給了她一偈,首句即是:

慈悲喜捨不究竟。

她問這其中有何妙義?

「摩訶」為「大」,因此,「大般若聖智」才是「自性如來的智慧」。而「慈悲喜捨」,乃指一至十地菩薩所修之法,與等覺菩薩所修,指導有緣人開發「大般若聖智」,以「圓滿自覺」者不同。等覺菩薩用的是《法華經》「一佛乘」真實之法,不是方便法。

宜芬,佛把宇宙分成十法界,即四聖六凡,彼此重疊,重重無盡。倘若四聖界的智慧是一樣的,分之何益?

其所以雖聖,智慧卻不同者何故?

所修之法不同故。從下向上來說,羅漢法界修「四聖諦」,辟支佛法界修「十二因緣」,菩薩法界修「六度萬行」,等覺菩薩修「一佛乘真實之法」。此所以,修出四種不同的「聖智」。其中等、妙二覺所成就的,就是「摩訶般若聖智」,亦即「自性如來的智慧」。

現在妳請佛評論一下,我這個友教修士,把佛教的「聖智」分成四種,對嗎?

佛說:

對。

妳是新般若,佛開這一課,是要妳弄清楚這一點,便不會被人誤導了,末法嘛!真所謂:

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咐囑諸菩薩。

切記,「摩訶般若聖智」,方為自性如來所開發的,不是別的什麼。不要自誤,更誤他人!

四種聖智,六種凡智,由凡入聖,是智入,非他物入。妳根雖利,心量也大,佛仍提醒,唯《法華》之一佛乘才是真實之法。餘諸聖法,皆是方便。所謂:

唯有一佛乘,無二亦無三。

二者,大、小二乘;三者,大、中、小三乘。

另,《心經、金剛經》和《楞伽經》的如來禪,以及《華嚴經》的事事無礙法界觀、一真法界觀,也是一佛乘佛法。

整理潤色的中華妹,妳對這一課有疑問嗎?

老師,以前帶領我們修「福田法門」的師父,也是以「慈悲喜捨」為號召的,可是當時你說那只是「十善業道」,離登地尚遠,怎麼現在又說「慈悲喜捨」是一至十地菩薩所修之法呢?

中華妹,那是將出世間「無為法」的「慈悲喜捨」,強套在世間的「有為法」上,誤解了「慈悲喜捨」的如來真實義!這有一比,好像拿白木耳製品充當燕窩一樣。

妳問佛,這個比方還如實嗎?

老師,佛說:

高明!魚目混珠是造業的行為。

還有問題嗎?沒有的話,麻煩請佛總結本課吧!

是,老師。佛說:

「摩訶般若自性如來」是修等、妙二覺的產物,而「慈悲喜捨」則為一至十地的境界。一者圓滿無缺,一者尚未究竟。學子當然應力修等妙果位,以得無漏聖智為修學之唯一宗旨。

所謂:

如來聖智不思議。能度無量諸眾生。
未得力求大躍進。已得勿棄圓所願。

九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,新般若法修研究本品至最後聞佛開示曰:

金錢散盡難登果。法上修行究竟果。
渡人渡眾得法福。究竟涅槃圓成佛。

九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,新般若淨慧研究本品至最後聞佛開示曰:

至求圓滿大智慧。自覺覺滿圓他人。
證得般若無上覺。無漏聖智妙觀學。

九十九年十二月九日,新般若凌空研究本品至最後聞佛開示曰:

圓滿自覺實究竟。有為無為實有別。
出凡入聖需親証。無漏究竟如來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如來禪 的頭像
    如來禪

    如來禪一門深入的部落格

    如來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