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河川喻品
(華嚴妙義系列、《請佛住世圓通章》)
王群眾

九十六年四月初,連方曾問道於新秀正道,慈正取自「自性龍宮」的《現代華嚴》經文,「疏曹方治離悲」之「曹」,有「水」乎?

正道雖有兩把刷子,仍不能自答有或無。

何以故?

這是因為,尚未入三昧,起用由王某轉手所傳的「實相無相」微妙法門,開發出來的兩把刷子之一,以便請教無過去現在未來之分,亦無此疆彼土之別的,會說《現代華嚴經》的佛,該「曹」可有「水」一問。

一經使用,正道即見佛站在河邊,對他笑了。

諸位同學,當年在印度,佛一長眠,佛的阿羅漢弟子,就痛失恩師,只好「以戒為師」了。「佛人永隔」嘛,有什麼辦法呢?

這情況,學佛的情況,跟約兩千五百年之後的新秀正道,是截然不同的。這說明了,末法學佛,和正法學佛的顯著差異。正道是末法學佛,以求正道。

古有世尊拈花,迦葉微笑法事。禪宗於焉花開,頗有詩意。只可惜,現場人天百萬,唯迦葉一人了悟。

今佛河邊站,笑臉迎正道。又有誰了悟?

佛以河示正道,那不就是,水可也。於是「曹」,就成「漕」了。「漕」者,「漕運」也。

但問,「運」眾生何往?

既然是以水路為喻,必至如來大寂滅海。

了悟河之一端是不夠的,河源喻何義?

本是同根生如何?難道不是,而是異根生?

又,正道告曰,「無始相約」理已明,可入常寂光。

正道,正道是:

汝今安住常寂光。善了無始酬業緣。
情緣皆了方攜手。只見鴛鴦不見仙。

老師,你給正道的這首偈,第四句的意思是說,「法喜至愛」三昧,這「無始相約」的共業,共消之後的度眾道侶,才是神仙都羨慕,必會修的法?

中華妹,請聽:

兩性世界。鴛鴦道侶。最合人性。
以河喻道。雙帆河上。速至大海。

現在請佛總結。

是,老師。佛對品中的兩段內容,分別開示如下:

一、人不能忘「本」,忽略了源頭,也到不了終點。

河首河尾本是一。源頭若迷難歸真。
千疏萬解再精闢。無有一來總成空。

二、當一對「無始相約」相遇、相認時,已具一定功德,「酬業情緣」未善了前的最後一程,必能安然渡過。

以此歸一。速如電掣。
同心法住。流金時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如來禪 的頭像
    如來禪

    如來禪一門深入的部落格

    如來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