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求其次
王群眾
071
九十六年三月八日,宜芬研究《白話金剛經》〈分第八〉這一課至最後「註五」:
君若不能得「法船」,即不能令「所有一切眾生之類」,皆入「無餘涅槃」而滅度之。於是就會「退求其次」,遠離了《金剛經》法門。
這時,接受十方諸佛如來,直接調教的新般若宜芬,仍得佛殷殷咐囑曰:
此乃「八地」以上之課程,若因業力因緣的牽扯,而「退求其次」,但也能生「正定正見正受」,依「正法修行」,鍥而不捨。雖多繞遠路,仍會回來的。
諸位同學,在你長期度眾法供養的過程中,見有學子棄修「退求其次」,不必難過,也不必訝異。業力可怕,因緣各殊。更何況《金剛經》法門,乃「八地學位」及「以上學歷」學子的課程。來者即使能入「念佛三昧」,「現前花開見佛」,其所証學位,亦未必已達「八地菩薩」之不動地和不會退轉。因此,進進退退是正常的。
2008.10.09依分研究至此聞佛開示曰:
此所謂〝緣生滅終有時,知定數即聚散〞。這是2006年曾對你開示過的,進進退退實因業力可怕、因緣各殊,不必在意。佛考、魔考、業考、究竟考,終將因一個〝信〞字過關。
另,「八地」若遇障道業力現前,也會出現暫停現象,不精進了,但不會退轉。業盡緣了,又會繼續道程的。
此種個案頗多,不便指名罷了,以免新般若不知前因後果,對彼等在三昧中所得「如來正法」失去信心,影響學業。
研究至此依分再聞佛主動開示曰:
因業力因緣而暫緩道業者,過去於三昧中所取的教化,仍是真如之言,乃佛性當機隨緣所示現,學子不必起分別心,自我障礙!
這只能和「信根成就」,已得「擇法眼」的學子,探討箇中因果,得度眾時所須的「後得智」,再深入其中的法義與教化。
研究至此佛再開示曰:對呀!沒有後得智只能看事相,不能解實相,更無法契入當機者所得之法義,而得清淨覺照。
修佛繞遠路,司空見慣。尤其在今末法時期,寄予同情,自我警惕即可。不可因而影響自身之一路精進,越挫越勇的道業動力。
當知,今生有此殊勝法緣,得遇「第一義諦」之「世尊拈花示眾」如來無上禪法。此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實已在無量千萬佛所,種諸善根。否則,怎能於此末法,反得佛之精髓呢?
「如來禪」乃「佛心」,唯取「第一義諦」,無二諦亦無三諦,更無四聖諦。東土兩千年來,知佛法之「第一義諦」,乃「三佛身同體」者,少之又少。多是摸象,難見全貌。汝等善根成熟,得窺全貌,何其有幸!
研究至此佛開示曰:親證佛心即汝心即眾生心即得窺全貌。
當為末法,求出三界火宅的芸芸眾生,廣施此法供養,以轉末為正。
另,有學子曾問,欲親近一佛於此末法,以求正法,都不可得。怎可能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?
彌陀淨土的眾生,日日以花親近供養之佛數是十萬億。於無量千萬佛所,種諸善根,何難之有?
對彼等而言,退求其次,有可能嗎?
那要捨報,於臨命終時往生才行耶。
非也。你不會「現前花開見佛,悟無生」之理嗎?
不必死去就可以嗎?!
當然,聽大勢至菩薩的勸,修「念佛三昧」成功就行了。所謂:
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。
現前,就是生前;當來,則是指臨命終時到投胎之前。
研究至此依分請佛開示,佛曰:
欲令達寶所,直修三三昧。大空三昧入,念佛三昧見,如幻三昧轉。三昧正定化,無明證真如,除此別無路。
打字的中華妹,麻煩請佛總結修修慧,集體創作,功德與共。若得開示,即為親証。
是,老師。佛說:
修佛的過程中,的確有業緣障道問題。一切都是自己,故如來禪子應把握眼前的機緣,勤與十方諸佛共修,功德迴向,以助業緣快了。
退求其次。業緣所致。
同情警惕。益發勤修。
把握因緣。累積功德。
助己速返。無上正道。
- Sep 27 Sat 2008 21:35
( 071 ) 960308 退求其次---〈白話金剛經分第八〉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