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法不依人
王群眾
050
九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,見宜芬研究《白話金剛經》〈分第六〉這一課至「註三」時,得佛開示曰:
「依法不依人」,乃指依「法船」,不可依「凡人所說」。
所謂「法船」,指的是「悟後起修」。
諸位同學,佛教「四依智」中的「依法不依人智」,也是不能望文生「人意」的。一生「人意」,便成「意識修」,而非學子於開悟之後的「般若度」了。
這箇中的如來真實義,也和思慧其他的佛開示一樣,一定要發現真相,不可想當然耳,或曰自己想自己對。
「凡人」和「佛人」的差異,究竟何在?
在「凡人」所說所行,乃無明之善,即所謂的,人類的愛心善行。總而言之,「人性」之愛,或曰「人性」的光輝,是未及「佛性」之愛,或曰「佛性」的光輝,這一領域的。
世人歌頌「人性之發光發熱」,鮮知人類生而本俱的「佛性之光和熱」。這在上帝信仰中,名之曰「神性的光輝」。
簡而言之,「佛性」或曰「神性」的「發光發熱」,其焦點在幫助一切生命得「永恆之救」,非「一時之急」。這是「人性」之智,所不能達到的聖境。須經由「正確的靈修」,或曰「如法的修行」,且要修到入木三分,超越「人性」的束縛後,方能觸及。之後,便可登堂入室,盡見「聖靈」或曰「真如本性」的光輝,而終得永生之至美極樂了!
佛在此昭示,「悟後起修,才是法船」。這對未經靈修至「聖靈作工」或「佛智起用」的人類而言,是辦不到的。
有趣的是,人智就是想破頭,也想不出「聖靈作工」,或曰「佛智起用」的一絲絲樣貌。真所謂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
不信!
請問未曾親自見証過「真如本性」,或曰「人類神性」之人,能想像得出祂的空寂嗎?
奉勸還是放下堅持,老老實實地如法修行,以期「開悟」,然後「悟後起修」吧。不可永在人性人智的「意識修」中浮沉。
「依法不依人」,是「佛智」的妙用,非「人智」之所想。兩碼子事兒,兩碼子事兒,怎可送作堆呢?
接著,佛又在「註四」中開示宜芬曰:
諸如來禪弟子們,已在船上,行將「得渡」。但卻有人漠視「船」的存在,空說「依法不依人」之理,實是「依人智不依法船」之舉。
如是自以為是,實是未能証入「如來真實義之言」,猶自誤又誤他,而不自知。
諸位同學,善用「佛」所得之「法船」,且「和自己有緣的人分享」,就是「悟後起修」最有效的「行船」了。
2009.02.25依分研究至此請佛開示,佛曰:
跳船棄修者醒之…
自是依教奉行入。依法不依人師述。
錯失法筏猶不知。行船無水擱淺處。
法義須啟般若智。依教入性佛當主。
謙悲人師無所住。識心妄評怎得渡!
打字的中華妹,麻煩請佛總結修修慧,集體創作,功德與共。若得開示,即為親証。
是,老師。佛說:
用佛所得的法船,自他共覺,是最可靠最高明的修法。
已開悟卻未用「般若智」的學子 , 高唱「依法不依人」之理,實已落入了「依己」的「人智」而渾然不覺 。 慎思、慎省、慎言呀!
法身般若度。悟後稱性修。
智跨生死海。能令到彼岸。
人智意識修。業識為導師。
無法了生死。造業又輪迴。
禪子已開悟。自証所依止。
勿走回頭路。無明再當家。
- Oct 20 Mon 2008 15:29
( 050 ) 960227之二 依法不依人---〈白話金剛經分第六〉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